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母校故事 >>  正文

我的母校故事 | 母校——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08 21:06
|

本站讯 在时光长河的流淌中,母校于每个人心中都有着独特而不可磨灭的印记。校友崔同禹的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他从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开启理想征程后的多彩经历。

从初入社会时面对工作调动的纠结与抉择,到在不同岗位上凭借母校所学知识披荆斩棘、建功立业,崔同禹始终践行着母校的教诲,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专业的能力赢得赞誉。

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对母校培育之恩的深情礼赞,激励着每一位校友铭记母校、感恩前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学校对学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崔同禹,一九七九级会统二班学生。笔名崔山佳、山佳。

1981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东阿县杨柳粮油管理所、杨柳公社、县公安局工作。2019年在公安局退休后,开始学习写作,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新山东文学社》《当代文艺》《齐鲁诗风》《华文原创小说》等平台发表作品700余篇。在《当代文艺》著有电子书一册。在《中国散文网》2024年“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现任《华文原创小说》特约作家、《齐鲁诗风》特约诗人。

母校——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我叫崔同禹,一九七九年进入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会统二班学习。一九八一年七月份毕业,在粮所工作不足两个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粮食系统。

在我工作的三十九年里,虽然在其他系统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我是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的学生,没有忘记粮食系统,没有忘记母校老师的谆谆教诲。因为我理想的脚步从母校开始,这里有我最初的梦想,有像父母般的老师,还有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学哥学姐、学弟学妹。

我很平凡,犹如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不像同班同学吴秀梅、李友宽、纪洪英,还有众多学友那般优秀。但我把在母校获得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社会,曾多次获得省、地、县、局的表彰嘉奖。毫不客气地说,我没有给母校丢脸,此生无怨无悔,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母校五十周年校庆之际,我作为一个在外的游子,把自己工作的轨迹与点滴心得向母校、老师、校友作以汇报。

1981年7月底,我被分配到县杨柳公社粮所。9月初,正当我熟悉业务之际,所长通知我到公社帮忙。到公社后,社长让我负责户口卡换薄工作。我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填写每一页,同时帮助老年文书书写工作报告和填报表格。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户口卡换薄工作顺利完成。正当我期待回粮所工作时,社长再次找我谈话,计划调我来公社工作,当时我没有过多考虑,直接回答我还是回粮所工作。

第二天,公社书记找我谈话。我回答:谢谢书记的好意。我是粮食学校毕业的,我还是干点业务工作比较好。

书记问:“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我认真回答:“学会计统计专业的。”

“让你来公社干统计工作,不正是业务对口吗?”

“我的同学都在粮食系统。”

“小伙子,你要有大局观,在公社你发挥能力的空间更大。再说,你要有组织观念,服从组织调动。”

我无言以对。

2月初,我正式去公社上班。

上班不久,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

社长说:“你不是说要发挥你的业务特长吗?这次人口普查工作由张副社长负责,你具体抓落实。”

公社其他领导露出怀疑的神色。我既有些许担心,又有一股不服输的勇气。我勇敢地答应下来。

可到了深夜,我心潮难平,为自己的莽撞后悔,万一搞不好怎么办?

我翻开吕恤象老师的来信:“刚参加工作,困难一定会有的,但只要有勇气面对,一切不在话下。我相信你的能力。”

第三天,在全社人口普查动员大会上,我认真传达县政府的会议精神,并宣读由我起草的公社人口普查工作计划。

会后,我和有关人口普查人员分工到各村指导督促。

我把在学校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虽然说也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都会迎刃而解。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我社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是我县唯一的一个提前完成、并一次性顺利通过验收的单位,得到了县、公社领导及同志们的好评和奖励。

此次人口普查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在较短的工作时间里,我有能力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表彰会的夜晚,月光皎洁明亮,微风吹来让人凉爽又清醒。我想到了母校,想到了我的几位会统老师,心中默默祈祷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1982年底,县统计局通知我去帮忙。在统计局工作的五天里,我按照领导交办的任务,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任务。在为我送行时,董局长悄悄对我说:“小崔,我计划调你来统计局工作,你有意见吗?”我高兴地回答:“谢谢局长的信任,我没有意见。”

“待我和县长汇报后通知你,回去安心工作。”局长说话时,把手按在了我的肩膀上。

回公社后不久,我还没有接到统计局的通知,反而是社长却来找我谈话:“公社成立派出所,要你去当户籍员。”

当时我就蒙了,来公社工作脚跟还没站稳,怎么又让我去公安局呢?再说我的性格也不适合干公安工作呀!我从心里一百个不愿去。

我说:“社长,我来公社工作还不到一年,怎么又让我去派出所呢?难道我的统计工作做得不好?”

社长说:“不是你干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干得太好,县公安局领导点名要你。”

我随口说:“我有什么好的。”

社长说:“你所做的户口卡换薄工作和人口普查工作,都是全县最好的。从那时起,他们就盯上你了。”

我忽然明白了。但我从内心还是不愿去公安局工作,不愿意舍弃公社的统计工作。

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打开了刘明杰老师的回信:“无论到了哪个单位,都要服从领导,分配什么工作都要认真去做。因为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1983年6月19日,我来到了县公安局治安科做内勤工作。面对生疏的业务工作,我没有退缩,除忙于学习业务和正常工作之外,我还参加了《山东公安专科学校》的自学考试,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

平时工作中,正常的表格上报并不难,比较难的是年底人口统计工作。因为当初计划生育的原因,落实实际人口是个大难题。所以县政府组织公安、计生、粮食等部门人员参加,由公安部门牵头。单位确定由我具体负责。我把有关人员培训后,实行分工负责,按照分合并举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把工作分区落实到人。我则负责统计表格的审核与汇总。由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遇到问题时,我们集体商量解决,工作进度较快。每年的人口统计工作在我们聊城市公安系统都是在时间、质量上是第一名,成为唯一的“免检单位”。

1994年局长找到我谈话,他说局内财务管理混乱,需要我到办公室做财务工作。治安股长虽然多次找局长要留人,但还是不情愿无奈放人。

后勤工作繁杂无序,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灵活机动的协调能力,还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能够解决同志们的后顾之忧。我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

我做财务工作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利用学校所学财务知识,对县局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刻分析后,写出了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得到局长的好评。

原来每月月底财务人员给局长财务报表,局长根本看不明白。根据这一情况,我在给局长财务报表的同时,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局长看后一目了然。

对于同事们反映以前遇到的问题,我会不厌其烦地深入调查,听从不同意见,制定相应措施。发放工资时,同事们反映对扣除金额部分看不明白,特别是感觉对损耗电费按户分摊不合理。我深入到户,征求意见,按照多用多摊,少用少摊的原则,把损耗电费按照用电度数多少,依照顺序先分到楼、到楼道、到户,然后再张榜公布。

每月发放工资时,我把当月应发数、扣除存款、水电费、其他项目逐一写在每个人的工资信封上,能够一目了然地让人看清楚。

在餐厅的管理上,我会本着既节约,又要尽量让同志们满意的原则办事。有一次炊事员自作主张安排,餐费超出规定范围,浪费严重。我非常生气,当时我想到了在母校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晚自习,王校长拿着半个馒头来到教室,声似洪钟:“这是谁扔的馒头?你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你们的父母有多辛苦吗?知道浪费就等于犯罪吗?下一次如果让我逮住,决不轻饶。”我毫不客气地让炊事员自掏腰包,补齐损失。

在账务处理上,我认真仔细,字迹工整,清清楚楚,保证零差错。财政局或审计局审查账目时,纷纷夸赞:不愧是专业学校毕业生,不愧是省硬笔书法家。在全县财务决算会议上,领导让我讲解表格并对困难单位会计人员进行指导。

回首往事,工作三十九年中,酸甜苦辣咸尝尽。在我工作过的系统,都留下了我的名字,领导和同志们都知道了我是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毕业的学生。

岁月悠悠,如今我已年近古稀,我的母校由“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更名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我为母校而骄傲。因为这不仅仅是更名,也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而是我的母校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名副其实地成了一流的人才培育基地。

母校好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胶东大地,犹如一艘航船,乘风破浪前行。优雅的学校环境,优秀的教师,满天下的桃李将成为国家之栋梁。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校的恩情,是我一生也无法报答的。

母校啊母校,您将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记忆。(撰稿:崔同禹 审核:杜林梓 孙芹宝 值班审核:于晓芸)

编辑: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2011 鲁 ICP 备 0905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