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 在学校五十载育人征程中,无数毕业生带着母校的嘱托扎根各行各业,用实干书写青春答卷。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建筑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房立盛的故事。这位曾斩获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等多项省级荣誉的学子,如今在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黄庄四村任职党总支书记,他既是抗击疫情的先进个人,更是带领村民靠中药材种植增收200余万元的致富带头人。他用扎根基层的坚守,诠释了商务学子“有爱心、懂感恩、肯吃苦、敢担当”的核心品质。

房立盛,建筑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曾获评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济南市钢城区优秀共产党员,现为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黄庄四村党总支书记。
勤学笃行,实践中筑牢成长根基
在校期间,房立盛始终将学习置于首位。课堂前排永远是他固定的位置,他还主动担任多门课程的课代表,全力配合老师推进教学工作。这份专注与刻苦换来了丰硕成果,他连续三年稳居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双第一,不仅拿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等多项奖励,更获得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在深耕学业的同时,房立盛从未停下实践探索的脚步。当选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后,他把服务集体作为重要目标,多次参与暑期 “三下乡” 活动。深入基层的经历让他真切了解到群众需求,也为他日后扎根乡村埋下伏笔。大一大二的暑假,他主动申请留校,协助老师完成校企合作企业的军训与培训服务工作。虽然牺牲了假期时光,但这段经历锤炼了他的协调能力,积累的宝贵经验让他成功进入烟台标志性建筑企业烟建集团实习,并赢得了企业领导与同事的一致认可。
体育场上的坚持同样见证着他的毅力。无论严寒酷暑,每晚的操场都能看到他跑步的身影。凭借这份坚持,他不仅成功 “瘦身”,更以 “业余” 选手的身份在校运动会男子3000米、5000米项目中分别斩获第四名和第五名的佳绩。“只要努力坚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这场比赛赋予他的信念,成为他日后攻坚克难的重要动力。
房立盛始终感念母校师长的栽培。班主任陈楠老师在他担任班长时的叮嘱: “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为他一路前行的座右铭。毕业后,他依旧保持学习热情,顺利取得本科学历,还自主创业打造了专属酒水品牌。这份持续学习的态度,也为他后来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初心如磐,基层中践行责任担当
在校期间,房立盛便两次挺身而出下水救人,用行动诠释着爱心与担当。毕业回乡后,他主动投身最艰苦的拆迁安置一线,在美丽乡村样板房沙岭子村安置区建设期间,他带领村两委仅用3周时间,走遍所有在过渡房过冬的居民家,整改电路隐患、发放过冬用品,保障65户居民安全过冬。2020年10月,他主持完成202户、529人的安置工作,顺利分配192套住房,让村民舒心入住新居,他也因此获评2020年度服务重点项目工程先进个人。
疫情来袭时,房立盛更是冲锋在前。他带领年轻党员设立24小时疫情防控站点,为过往群众测温登记、建立台账;核酸检测工作启动后,他坚守现场负责扫码登记与数据筛查,累计完成100余次核酸检测任务。在济南市区疫情形势严峻之际,他主动请缨奔赴重灾区,身着防护服走遍各个小区和单元楼,全力助力疫情防控攻坚战,最终被当地政府评为抗击疫情先进个人。

扎根乡村,实干中书写致富篇章
2021年,房立盛当选黄庄四村党支部委员。他迅速投入基层工作,全力配合完成济莱高铁建设百亩土地的征地补偿及整村搬迁前期测量工作。2022年,他与村两委成员借助土地流转政策,成功带领村民实现土地增收 200余万元。2023年7月,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始终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
2024年,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房立盛筹措7万余元资金,将原本仅2米宽的进村路拓宽至6米,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错车难题;他争取上级资金硬化800米泥泞生产路,保障村民农忙秋收顺利开展;他为村庄小街小巷安装12盏路灯,照亮村民夜间回家路。此外,他还为3户村民办理低保救助,为数十户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三年间,他累计投入十余万元,在村庄道路两侧修建花池、进行房屋喷绘、栽种月季玫瑰,让村庄彻底摆脱 “脏乱差” 的旧貌,实现了环境的美化亮化。
产业发展方面,房立盛另辟蹊径。他充分利用村集体剩余土地,多次带领村两委、党员及乡村优秀人才前往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经过反复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研讨,最终确定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集体产业发展道路。这一举措不仅为村民增加了就业岗位,合作社还能每年为村民发放米面等福利。未来,他仍将聚焦产业发展与村集体增收,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在今后的奋斗路上,房立盛表示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扎根工作一线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他也将以基层为平台不断提升自我,争取在更大舞台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学长寄语:
青春本就是一场持续奋斗的旅程。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在大好年华里不断学习历练,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努力绽放自身价值。愿我们回首过往时,都能无愧于父母的教导、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付出。(通讯员:孙超群 撰稿: 陈楠 审核:王绍燕 孙琳 杜林梓 值班审核:梁倩)